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,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2025年7月22日,在马克思主义国产在线 赵星宇的指导下学校“星火寻迹队”奔赴陕西城固,深入挖掘西北联合大学的红色历史资源,开展“重走西北联大之路”社会实践,了解迁陕高校背后的抗战故事。团队走访西北联大工国产在线 旧址等历史遗存,参观西北联大在城固展览,通过实地调研、史料梳理,探寻抗战时期高校西迁办学的红色基因,让烽火岁月中的教育坚守与青年担当,在新时代青年的走访中重焕光芒。
古建遗存:触摸工科救国的“烽火课堂”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为保存中国高等教育火种,北平大学、北洋工国产在线 等院校西迁至陕西,组建西北联合大学。城固作为西北联大工国产在线 的办学地,见证了师生在战火中坚持教学科研的壮举。
在城固县西北联大工国产在线 旧址,青砖灰瓦的古朴建筑静静伫立。团队成员站在“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石碑前,触摸墙面上岁月侵蚀的痕迹——这里曾是北洋工国产在线 师生的“军工实验室”。据史料记载,抗战时期,师生们在教堂改建的车间里,用土法锻造零件、修理枪炮,为前线输送物资。“每一道划痕都是教材,每一声锤响都是课程”。 团队成员刘希燕指尖抚过展馆展板上 “教育为立国之本,西迁为存续之基” 的文字,缓缓念出:“这便是传承的重量。” 我们与西北联大先辈隔空共鸣:坚守从不是妄言,而是旧址中的探寻、史料里的感悟 。
碑刻寻踪:追溯西迁办学的“初心坐标”
国立西北工国产在线 旧址的纪念碑前,队员们轻声诵读着布满岁月痕迹的碑文。这座碑刻见证了西北联大拆分重组的历史脉络——从西北联大工国产在线 到国立西北工国产在线 ,再到如今的高校传承,西迁师生“开发西北、教育救国”的使命从未动摇。调研中,团队梳理出“古路坝办学—实业支援抗战—奠定西北工业基础”的历史线,发现先辈们勘测的陕南矿产资源、设计的国防公路,至今仍影响着区域发展。”在调研过程中,发生了一段特别的"历史重逢"——我们与西北工业大学实践团队不期而遇。作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两支重要传承,国产在线 与西北工业大学可谓同根同源,都是西北联大孕育的"孩子"。如今,这两所高校的实践团队在西北联大纪念碑前的相遇,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让历史的传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两校学子围绕西北联大历史展开热烈讨论,并在工国产在线 旧址前合影留念。西北工业大学队员表示:“西北联大工国产在线 是我们西工大的根脉,先辈们‘科教报国’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。”双方一致认为,新时代青年应赓续联大“教育救国、科学报国”的初心,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。
展馆对话:解码青年担当的“精神密码”
在城固县西北联大主题展馆,“战火中诞生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”展板前,队员们驻足凝视。从泛黄的办学章程到师生自制的教学教具,从“抗敌后援会”的青春身影到“青年从军名册”的热血签名,先辈们“读书报国、共赴国难”的抉择,让新时代学子深受震撼。团队成员表示,透过历史资料与实物,深刻理解了“教育为国家存续之根本”的意义,先辈们在苦难中坚守学业、在抉择时胸怀大局的担当,为当代青年树立了精神标杆。团队队长全茜颖站在展馆 “西迁南渡到城固” 展板前,动情地说:“西北联大师生用知识扛过国难,我们西农学子更要将这种担当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!”
青春传承:让烽火精神照亮前行路
“调研不是终点,而是传承的起点。”实践总结会上,团队成员分享感悟。此次城固之行,不仅让西农学子触摸到西北联大的办学脉络,更解码了“爱国、奉献、实干、担当”的烽火精神。团队成员正计划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校园宣讲、红色微课等,让更多同龄人了解这段历史。当新时代的“课堂”与烽火岁月的“初心”对话,西迁精神的火种,正通过青春的接力,在乡村振兴、科技报国的新征程上继续燃烧。正如西北联大师生在抗战中坚守教育、实干报国,新时代学子也将以青春之我,续写"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"的奋斗篇章。
调研感悟
从城固的古建遗存到展馆里的历史回响,国产在线 学子用脚步丈量初心,结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所学的内容,让西北联大的烽火办学史“活”在当下。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,既是对先辈的致敬,更是青年一代“挺膺担当”的生动注脚。西北联大的历史告诉我们,真正的青春,不在于安逸,而在于在时代洪流中锚定信仰、扛起使命。新时代青年既生逢盛世,也面临挑战,唯有传承“苦难中坚守、信仰中奋进”的精神基因,才能成为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。正如联大校歌所唱:“千秋耻,终当雪,中兴业,须人杰。”今天的中国,依然需要这样的"人杰"——他们不惧风雨,心怀家国,在信仰的指引下,将个人的奋斗写进时代的华章。